从七十六点五岁提至七十六点七岁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6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公报显示,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增加,服务质量得到提高。2017年,全国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2.5亿人次(增长3.2%),居民平均就诊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全国住院总量比上年增加1708万人(增长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截至2017年底,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中,超过40%的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和远程医疗服务,超过80%的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和同级检查结果互认,居民看病就医感受逐步得到改善。
病人医疗费用涨幅下降,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进展。2017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全面跟进,实现新旧机制的系统转换。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了药品加成,病人药费的下降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按照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7%,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费用比上年上涨3.3%,涨幅下降0.8个百分点。医院次均门诊药费下降1.8%,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下降7.1%,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加,分级诊疗初显成效。通过培养全科医生、推动家庭医生签约等逐步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不断增加。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44.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6亿人次,涨幅较去年增加0.7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0%,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4450万人,比上年增加285万人,涨幅较去年增加3.6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白羽墨梅
本类热点
- 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2020年我省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开始了 最低标准为280元
- 人社部再取消42项证明材料 包括学校在读证明等
- 新增就业目标提前实现,哪些行业最火?
- 看看有哪些人拖欠劳动者工资——人社部公布2018年第一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 共同开创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 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张升民颁发命令状并表示祝贺
- 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离京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