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秘书处主办的CCN全球无国界校园成立仪式暨国际论坛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在贵阳举办。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是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主要活动之一,论坛围绕“助推高教全球流动:基础设施战略与校企合作创新”主题,线上线下来自江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俄罗斯大学、哈萨克斯坦大学等高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展开交流讨论。

线上嘉宾讨论交流
CCN全球无国界校园(CCN International Borderless Campus,CCN IBC)是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携手中外高校与中外企业,为持续推进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领域关键要素的全球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高水平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具备“全球化视野”“跨文化链接力”和“数字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教育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发起成立的一个中外合作的无国界校园。
CCN全球无国界校园的宗旨是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通过“N对N”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成员高校与企业的特色和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跨境校际与校企合作。以协作力促竞争力,全面、深入地提升中外成员的国际化水平。
论坛上,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温广瑞等针对疫情与数字化大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全球流动展开讨论与展望,CCN联盟副秘书长杨静思介绍了CCN全球无国界校园将如何助推高等教育全球流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

江苏大学校长颜晓红
“后疫情时代,面对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在原有的双边或多边基础之上超越性地、在更高水平层面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超越大学边界,拆掉物理围墙,拓展合作边疆,构建起公平公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秩序,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的课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表示,在此背景下成立“CCN全球无国界校园”,助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领域关键要素的全球流动与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高水平发展的新模式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
“我由衷地希望‘CCN全球无国界校园’能发挥大平台的链接力,在遵守法律、尊重多样性及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坚持其倡导的‘联盟战略’及‘基础设施战略’,持续吸收优质的高校及企业成员加入,持续优化升级跨境教育的公共基础设施系统服务,提高合作效率,在中外高校与高校之间、中外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的跨境教育合作实践,推动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高水平发展与数字化转型,朝着构建学术共同体、世界青年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而不断迈进。”刘宝利表示,希望教育能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蓬勃发展持续提供强大动能,培养新人才,开创新愿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知潞 袁航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刘丹
本类热点
- 全国青少年“萧红杯” 征文展评活动在哈启动
- 甘肃武威:非遗“攻鼓子”进校园
- 高职“双高计划”应关注融合发展
-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
- 让性骚扰违规教师付出代价!教师严重违规将终身禁教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 共同开创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 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张升民颁发命令状并表示祝贺
- 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离京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