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0
【江西红色名村系列人物专访】 石文兵:把红色名村打造成萍乡的“红色名片”
来源:大江网 阅读:280次 2022/9/1 15:17:02

【编者按】守好红色根脉,挺起精神脊梁,担起使命责任,让红色基因绽放新的时代光芒。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日报社主办,大江网承办的“喜迎二十大——江西红色名村别样红”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推出江西红色名村系列人物专访,通过专访红色名村主管部门、乡村振兴调研团专家、村支书、红色文化传承人、致富带头人等,一起探寻乡村振兴的“红色密码”。

萍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主任石文兵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涂文华报道:近年来,萍乡致力建设红色名村,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名片”,在全市建设了29个“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名村,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日前,记者对萍乡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主任石文兵进行了专访,介绍了萍乡在红色名村建设上的做法和成效。

红色名村——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

  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也是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存革命文物近2200件,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萍乡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很多村有故事,在建设红色名村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统筹资源‘建’、统一标准‘管’、多措并举‘用’。”石文兵向记者介绍,萍乡坚持规划先行,在红色研究、资源开发、建设标准上谋篇布局、统一标准、细化措施,确保全市红色名村建设有效推进。

红色名村——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

  据悉,萍乡建立了由组织、宣传、史志、农业农村、财政等13个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把红色名村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到党建项目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统筹整合“毛泽东引兵井冈成功决策之路”“安源工运之路”“秋收起义之路”“甘祖昌龚全珍解甲归田不忘初心之路”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红色路线,在全市选取29个红色名村进行重点打造。

  在石文兵看来,红色名村要坚持务实管用原则,不贪大求洋、大拆大建。萍乡整合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资金8200余万元,对革命遗迹、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红色遗址和展馆进行了修缮保护或陈展提升改造,让红色资源焕发生机。

红色名村——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

  据悉,萍乡制定全市红色名村建设方案,加强阵地资源整合,对红色名村统一规范标识,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合一”平台。该市坚持“一村一主题”,由县区逐村编制方案,提炼独特精神内涵。比如,莲花县浯二村的主题是“铁一般信仰”、莲花县高滩村的主题是“坚强的战斗堡垒”、安源区张家湾村的主题是“把一切献给党”,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村而异,体现差异化、多元化,形成了“点上有故事、面上有联通、整体有内涵”的红色文化格局。

  萍乡以“传承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发展强村富民产业,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依托红色名村,做实“红色培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培育红色基地、红色培训、红色旅游、红色产业,出台《萍乡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重点建设5家红色国家A级旅游景区及凯丰故里、红色斑竹山等一批红色阵地,助推民宿、餐饮、种养、物流等行业全面发展,促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红色名村——上栗县斑竹山革命党性教育馆

  石文兵介绍,甘祖昌干部学院办学以来,带动学院所在地——莲花县沿背村集体经济增收400余万元,辐射带动路口镇路口村、良坊镇田心村等周边7个村群众增收1500余万元,沿背村成为全省脱贫攻坚“样板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红色名村建设上,如何让昨天光荣的今天更光荣,让过去先进的现在更先进,萍乡今后又有何打算呢?石文兵表示,下一步,萍乡将继续按照全省“441”规范建设要求,以“敢为人先、争当标杆”的气魄和担当,不断巩固拓展红色名村建设质效,完善提升红色名村建设水平,把红色名村打造成萍乡的一张“红色名片”,真正使红色名村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传承红色基因的铸魂工程、凝聚党员群众的党建工程,让历史的光荣焕发出时代的光芒。

本类热点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国际时讯

滚动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