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资讯 > 正文
0
多个“全国率先”!10年,广西政法这份成绩单亮了
来源:中国长安网 阅读:423次 2022/10/9 15:16:52

9月28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罗棋权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介绍广西政法机关践行执法司法为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创新举措。

罗棋权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政法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认真履行职责使命,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改革,推出了一批便民利民改革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全区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上升到2021年的98.46%,政法队伍执法满意度从2016年的85.50%上升到2021年的92.80%。

创新完善国家司法救助制度

健全制度机制,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5个,推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创新救助模式,加强与财政、民政、社保、妇联、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机衔接,确保“救急救难、应救尽救”。2019年至2021年,共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2.73亿元,救助2万余人,有效破解困难群众诉讼难问题。

深化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

积极构建便民利民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全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全部实现“一窗通办”,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诉讼服务品质不断提档升级。在全国率先试行“法院+工会+人社+N”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为互联网时代新就业形态发展提供司法支持。探索推动边疆民族地区诉源治理新模式,创建“族老调解”“贝侬调解”机制,开展“无讼村屯”创建活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18年以来,全区法院诉前调解47.59万件,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

积极推进公益诉讼制度改革

全区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全面推行“河(湖、林、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打造《“益”心守护·“绣”美漓江》公益司法保护文化品牌,开展“洁岸净海”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2017年7月以来,通过公益诉讼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2.1亿元,追回国家经济利益11.5亿元,11起公益诉讼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

全区公安机关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由124项精简到49项。推广使用“广西公安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282项公安业务实现网上办理,一批便民措施在全国领先,如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子身份证核验试点,居民身份证制发时间全国最短;创新推出全天候户政、出入境、交警业务“三合一”自助办理服务,全区安装自助设备594台;开展户口迁移“跨省通办”,为群众办理业务4.7万起。深化交通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异地车检、预约检验、“6年免检”和“先发标、后审核”等举措,有效解决群众检车难问题。

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1.7万个,实现五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514个。设立合作制公证机构5家,改变“坐堂公证”模式,推出“一周七天工作制,承诺中午不打烊”、巡回办证等便捷高效服务,“一证难求”问题基本解决。开发应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广西法律服务网及桂法通APP,2021年以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量47.59万人次,广西法律服务网及桂法通APP浏览量32.62万人次,提供智能咨询2.5万人次。

(广西法治日报、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

本类热点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国际时讯

滚动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