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0
夜雨丨赖永勤:让人物专访既好看又好听 评《重庆专访——改变才是完美》
来源:上游新闻 阅读:359次 2022/10/31 15:40:49

e6f5f71dddf86fa8164431358ee36025.jpg

让人物专访既好看又好听

评《重庆专访——改变才是完美》

赖永勤

一个成功的人物专访,如果排除主题导向和嘉宾本身的影响力等因素,衡量的标准无外乎是“好看”和“好听”。最近,由《重庆专访》推出的《改变才是完美》,对青年舞蹈家李响的采访,就是一个“好看”和“好听”的采访,值得学习和借鉴。

青年舞蹈家李响被誉为桃李杯、荷花奖、央视春晚领舞的“大满贯舞蹈家”,通过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由他创作的《披荆斩棘的哥哥》和《影.响》,又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收获无数粉丝和知音。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如果按照一般人物专访的套路,很容易走入“理想确立——排除干扰——刻苦专研——奋斗之路”的模式。然而,本期节目紧紧地抓住了“改变”这一核心,将李响从一个舞蹈家的单一身份,“变为”舞蹈家兼导演的双重身份,双重身份的确立,既扩大了话题的范围,也使节目更有深度。

请看第一个话题的设置:

主持人:现在(全国首演)基本上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了嘛,你会觉得有压力或者紧张吗?

李响:还好,我觉得演出前会紧张,现在紧张的就是无谓的紧张了,只是单纯的在给自己压力,现在还是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了。而且这个东西怎么说,我所有只要上台前我不管干嘛,我肯定都会紧张,我没有不紧张的时候。

主持人:(应和)这种是一种积极的紧张。

李响:对 很多人就会觉得你从小就一直在上台,你为什么先还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紧张是对舞台最后的那点敬畏,如果那个东西都没有的话,你就不要上台了。

笔者认为,这个话题,既紧紧地抓住了舞蹈家的职业身份,又让节目呈现出一种现场感和流动感,同时也为外景植入提供了合理的空间。

为了让李响舞蹈家兼导演的双重身份更加饱满,编导立即将话题引入到由他执导的舞台剧《影.响》。

主持人:《影.响》这部舞台剧,剧透一下它大概是一个什么事。

李响:我们的剧最终叫《影.响》,也是我们通过这一个评价体系得出来的,我自己就在想,它会影响什么?它会影响你什么?影响我什么?影响他什么?最终让我们之间相互影响,它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李响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却让观众感觉到了的舞台剧《影.响》的整体风格,它虽然没有具体人物和故事情节,其“意识流”的编剧手法和抽象的表现形式,让观众对这部舞台剧更加充满期待,也凸现了李响对“现代艺术”的深刻理解。

 由单纯的舞蹈家过度到“舞蹈家兼导演”, 非身份的简单改变,它不仅需要接受同行的无情检验,还要接受观众的认可,难度是很大的,用心的编导想到了这一点。

主持人:舞台剧对您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您做导演有难度吗?

李响:我最开始想象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会发现我很兴奋做这件事……艺术都是相通的,我通过这么多年在舞台上舞蹈的经验,然后获得了一套我对舞台的审美的一个标准的体系,大概是什么样。在排练的过程当中,我就会拿这套逻辑来要求自己,然后来要求演员。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决不会重复别人,也不会重复自己。这不仅是艺术家对自身的要求,也是观众对他的要求。编导替李响想到了,也替观众想到了,请看下面这段的提问:

主持人:尽管你一直不想被评价或被贴标签,但你不可否认观众他还是会给你,比如说贴国风小王子,古典舞者。这两年国风很火,其实如果你贴着流量密码走的话,观众之前也是对你有这样的期待的,你会更轻松。

李响:我并不觉得轻松,最重要一点是,那对我来讲是一种消磨、 重复。

观众关心艺术家的现状,也关心他们未来的走向。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的提问和李响的回答,让主题得以全面升华。

主持人:有人会给自己设目标,你不是一个那种要达到什么目,列好计划,我朝着那个目标走的人。

李响:这样说我好废物,好躺平……《影.响》做完了我下一步要干什么,未来是不是要演戏?要演什么戏?什么时候演戏?未来是不是要去做演戏以外你还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这一切都太未知了。回到我们最开始聊的那个东西,完美,我认为自己心目中完美才是完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怎样将节目做得既好看又好听,需要在话题设置进行仔细斟酌和合理运用。同样一个话题,如果仅限于一问一答的简单模式,这样的人物专访不仅让观众味同嚼蜡,食之无味,也失去了节目的本来意义。

(文内图片由重庆专访栏目提供。)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本类热点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国际时讯

滚动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