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种出更多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单产提升的重点在秋粮,潜力也在秋粮。即日起,本报推出“单产提升在行动”系列报道,展示我省秋粮单产提升的主要做法,探索形成粮油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特色模式。
8月23日,走进舞阳县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从不带滴灌铺设装置的一代机,到改进排种装置并加装滴灌铺设装置的二代机,再到如今已基本完善的五代机,这些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种机,一个个排列开来,整齐又威风。
2019年至今,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和舞阳县东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牵手”,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种机已升级至第五代,成效初显。
农机到底好不好,使用过的农户最有发言权。舞阳县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朝锁在去年现场观摩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种机后,当即决定在流转的300多亩地里使用新机器。
“以前一亩地一般种4500多株玉米苗,用这种机器一亩地能种6500多株。苗种得多了,产量自然有了基础保障。”王朝锁说。
和以往的播种机相比,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种机播得苗均匀且整齐,而且玉米苗之间呈三角形分布,苗与苗之间的直线距离加大了,有助于通风透光,给密植玉米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
除帮助实现玉米密植外,这种新机器前装旋耕机,播种时直接耕地,而且机器一边行驶一边铺设滴灌带。“播种机所经之处,啥都齐活儿了。”王朝锁边介绍边用手比画。
秋作物普遍生长期较短,尤其是玉米,种植密度增加了,水肥跟不上,单产提升也就难实现。
以前种玉米,施肥都是“一炮轰”,后期玉米长到两米多高,人都进不去。有了水肥一体机和滴灌带,浇水施肥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搁在以前,要是年景好,玉米每亩能有550公斤左右的产量都很不错了;要是天公不作美,种地就得赔本。现在不一样了,用上新设备,浇水追肥都方便得很。玉米‘吃得饱’,自然也就长得壮。”去年,借助三角定苗免耕施肥播种机和水肥一体机,玉米亩产达到了1092公斤,王朝锁流转的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站在王朝锁流转的地边,只见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低头往下看,一条条滴灌带好似“毛细血管”,正在为玉米输送“能量”;一旁的王朝锁看起来优哉游哉。现代农机帮助农户完成了从“起早贪黑忙不完”到轻松种地的转变。
新设备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农艺师杨鹏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肥一体化设备及主管、支管都是首年投入,只有毛管需要每年投入,毛管成本每亩100元左右。但借助水肥一体化设备,节水省肥省人工,还增效益,综合算下来亩均节本增效200多元呢。”
种地成本降低了,效益却提高了,“一降一升”吸引了众多农户前来选购新农机。“不光是当地在用,新农机在山东、河北等省份都很受欢迎。”杨鹏辉无比自豪地说。
有了新设备,新的操作技术也不能掉队。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发布了《夏玉米密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夏玉米密植水肥滴灌操作技术规程》等,为指导农户使用新型农业装备提供了详细的“说明书”。
先进的农业机械是粮食增产减损的重要抓手。借助先进机械,精准播种、合理密植、适当水肥,为粮食增产夯实基础。除此之外,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玉米籽粒收获机在我省的应用如今也较为广泛,解决了收获期中间环节多、收获品质差、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如此一来,种地可以实现“种得密、管得好、收得净”,现代农机托稳了粮食生产的基本盘,为秋粮单产提升带来了切实助力。
记者手记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蝶变,离不开现代农机的有力支撑。
借助新农机播种,效率高效果好,玉米密植基础打得牢;借助水肥一体机和滴灌带,田里好似装上了人工“心脏”和“血管”,玉米生长的“动力装置”齐活儿了;到了收获期,玉米籽粒收获机效率高、损耗低。
从种到管、从管到收,一个个新型农业机械给种地带来了“新招式”,农机有实力,种地出实绩。
本类热点
- 辽宁盛世肥业有限公司坑农事件国法难容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庆隆高科,引领现代农业科技的“神州龙”
- 五大举措力促种业振兴!农业农村部: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20年全球食品价格创三年新高
图片精选
时政要闻
- 共同开创中朝两党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 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习近平向晋升上将军衔的张升民颁发命令状并表示祝贺
- 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
- 离京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